• 07-16 2025
    后台管理员
    “张仲景机器人1.0版”的诊疗与辅助应用 模拟经典医家诊疗思维: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牵头研发的“张仲景机器人1.0版”,通过输入张仲景辨证论治的学术精髓,模拟其思维模式进行诊疗。该机器人采用工业相机智能算法、定位检测技术、三维压力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实现“望闻问切”四诊信息采集,经计算机运算后实时给出诊断结果,并出具包含舌象、脉象等症状及针对性用药建议的详细报告,有助于推动中医诊疗客观化、标准化。 临床场景与推广计划:2025年,该机器人已进入河南省部分三甲医院开展临床试验,主要应用于辅助初级、中级中医医生进行临床诊疗;未来还计划走进药店,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及药店医生诊疗经验不足的问题。   基于多维传感器的中医诊断实践 舌诊与脉象检测一体化:在闵行大零号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体验区展示的中医机器人,通过舌象仪拍摄舌苔特征(如“舌形正常、舌色淡红、苔色黄白兼具、苔厚腻”),结合手环状脉象仪采集脉力、脉位、脉率等指标(如“脉力无力、脉率71次/分”),可初步诊断患者...
  • 07-16 2025
    后台管理员
    市场需求驱动 健康需求增长与效率提升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中医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中医AI机器人能够迅速准确地诊断病情,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大大提升了医疗效率,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工具。 医疗资源分配优化需求 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店可能存在医生诊疗经验不足等问题。中医机器人可辅助初级、中级中医医生进行临床诊疗,并有望走进药店,解决药店医生诊疗经验不足的问题,提升整体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技术发展推动 核心技术的应用与突破 以“张仲景机器人1.0版”为例,其采用了工业相机智能算法、定位检测技术、三维压力传感器等核心技术,通过信息采集、计算机运算后,能实时给出诊断,并出具详细报告,包括患者的舌象、脉象等症状及针对性用药建议,有助于中医诊疗的客观化、标准化。 经验传承与智能化升级 通过将名老中医的学术精髓(如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方法)输入计算机,中医机器人可模拟名医思维模式进行诊疗。且随着样本量增加,机器人还能在名医经验基础上完善或更新内容,实现经验的传承与智能...
  • 07-16 2025
    后台管理员
    张仲景机器人1.0版 研发背景与核心功能 张仲景机器人1.0版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协作研发,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的中医机器人。其核心功能在于实现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采用工业相机智能算法、定位检测技术、三维压力传感器等核心技术,通过信息采集、计算机运算后实时给出诊断,并出具包含舌象、脉象等症状及针对性用药建议的详细报告,有助于中医诊疗的客观化、标准化。 临床应用规划 2025年,该机器人已进入河南省部分三甲医院进行临床试验,主要应用场景是辅助初级、中级中医医生进行临床诊疗12。未来还计划走进药店,以解决药店医生诊疗经验不足的问题12。其诊疗逻辑是模拟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同时可随着样本量增加在张仲景经验基础上完善或更新内容。   平阴县中医辅助诊疗机器人应用 应用背景 平阴县作为济南远郊县,存在镇村群众就医困难问题,尤其是50岁以上老人占比高、行动不便,成为医疗改革难点。为使医疗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平阴县卫健局推进启用中医辅助诊疗机器...
  • 07-16 2025
    后台管理员
    核心诊疗功能实现 “望闻问切”四诊智能化 望诊:采用工业相机智能算法,对患者舌象等进行采集分析,生成客观化的舌象报告。 切诊:通过三维压力传感器等定位检测技术,实现脉象的精准捕捉与数据分析。 综合诊断:结合“张仲景辨证论治”学术精髓的算法模型,模拟中医思维完成诊断,并出具包含症状分析、针对性用药建议的详细报告,推动中医诊疗客观化、标准化。 主要应用场景 辅助临床诊疗 目标用户:初级、中级中医医生,为其提供诊疗决策支持,尤其在复杂病例经验总结方面发挥作用。 实施进展:2025年已进入河南省部分三甲医院开展临床试验,未来计划拓展至药店场景,弥补基层医生诊疗经验不足的问题。 教学与科研支持 教学应用:构建中医知识图谱,梳理庞杂理论并建立数据库,帮助学生直观学习中医诊断思维。 科研价值:积累大量标准化诊疗数据,为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提供研究资料,促进学术发展。 康复治疗领域(潜力方向) 技术路径:借鉴中医养生理念,通过机器人的感知与执行能力,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如结合艾灸、肢体训练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