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机器人在临床应用案例

发布于: 2025年7月16日
分类: 媒体新闻

“张仲景机器人1.0版”的诊疗与辅助应用

模拟经典医家诊疗思维: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牵头研发的“张仲景机器人1.0版”,通过输入张仲景辨证论治的学术精髓,模拟其思维模式进行诊疗。该机器人采用工业相机智能算法、定位检测技术、三维压力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实现“望闻问切”四诊信息采集,经计算机运算后实时给出诊断结果,并出具包含舌象、脉象等症状及针对性用药建议的详细报告,有助于推动中医诊疗客观化、标准化。

临床场景与推广计划:2025年,该机器人已进入河南省部分三甲医院开展临床试验,主要应用于辅助初级、中级中医医生进行临床诊疗;未来还计划走进药店,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及药店医生诊疗经验不足的问题。

 

基于多维传感器的中医诊断实践

舌诊与脉象检测一体化:在闵行大零号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体验区展示的中医机器人,通过舌象仪拍摄舌苔特征(如“舌形正常、舌色淡红、苔色黄白兼具、苔厚腻”),结合手环状脉象仪采集脉力、脉位、脉率等指标(如“脉力无力、脉率71次/分”),可初步诊断患者体质状态(如“食积、痰失衡”“气血两虚”等),并结合血糖、血压等数据进一步分析健康状况。

临床辅助价值:此类机器人通过高精度传感器与智能算法,实现了中医诊断中舌诊、脉诊的数字化采集与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量化参考,尤其在复杂病例的症状辨识和体质分析中发挥辅助作用。

 

跨场景的临床与教学融合应用

临床诊疗与科研支持:AI中医机器人不仅能辅助临床诊疗,还可积累大量标准化诊疗数据,为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结合提供数据支持。例如,通过总结复杂病例经验,优化个性化治疗方案,提升诊疗服务质量。

教学实践赋能:在中医教学领域,机器人可构建知识图谱,梳理庞杂的中医理论体系,帮助学生直观学习诊断思维;同时模拟经典医家诊疗路径,加速中医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