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机器人在临床应用

发布于: 2025年7月16日
分类: 媒体新闻

核心诊疗功能实现

“望闻问切”四诊智能化

望诊:采用工业相机智能算法,对患者舌象等进行采集分析,生成客观化的舌象报告。

切诊:通过三维压力传感器等定位检测技术,实现脉象的精准捕捉与数据分析。

综合诊断:结合“张仲景辨证论治”学术精髓的算法模型,模拟中医思维完成诊断,并出具包含症状分析、针对性用药建议的详细报告,推动中医诊疗客观化、标准化。

主要应用场景

辅助临床诊疗

目标用户:初级、中级中医医生,为其提供诊疗决策支持,尤其在复杂病例经验总结方面发挥作用。

实施进展:2025年已进入河南省部分三甲医院开展临床试验,未来计划拓展至药店场景,弥补基层医生诊疗经验不足的问题。

教学与科研支持

教学应用:构建中医知识图谱,梳理庞杂理论并建立数据库,帮助学生直观学习中医诊断思维。

科研价值:积累大量标准化诊疗数据,为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提供研究资料,促进学术发展。

康复治疗领域(潜力方向)

技术路径:借鉴中医养生理念,通过机器人的感知与执行能力,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如结合艾灸、肢体训练等传统康复手段的智能化设备。

核心优势:实时监测患者病情与康复进展,动态调整方案,提升康复治疗的精准度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