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18 2025
    后台管理员
    中医AI通过融合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技术,已在临床诊断、治疗辅助、康复指导等多个环节形成落地案例,以下结合技术特性与应用场景展开说明。 智能诊断与辨证辅助案例 AI舌诊仪:中医望诊数字化实践 中医AI舌诊仪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分析舌象特征(如舌苔颜色、厚薄、形态),实现中医“望诊”的标准化与量化。例如,某健康门店引入舌诊仪后,为顾客提供实时健康状态检测,结合检测结果推荐个性化调理方案,并通过后续舌象变化验证产品疗效,形成“检测-干预-反馈”闭环服务3。该技术解决了传统舌诊依赖主观经验的问题,提升了基层健康服务的专业性和用户粘性。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系统:诊疗逻辑数字化 AI技术通过梳理名老中医的病历数据、处方记录和学术文献,构建辨证论治模型。例如,部分中医院开发的“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可模拟名老中医的推理过程,针对患者症状、病史等信息生成推荐诊断及方药,辅助年轻医师提升诊断准确性2。此类系统不仅实现了经验的规模化传承,还通过持续学习临床数据优化模型,逐步缩小与专家诊断的差距。 ...
  • 07-17 2025
    后台管理员
    核心技术成果与产品突破 中医四诊仪获批上市:上海国民集团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医四诊仪已成功上市,并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该设备可通过舌象仪、脉象仪等采集舌象、面象、脉象及体质信息,结合血糖、血压等数据辅助中医辨证论治,还能实现医院与家庭检测数据互通,完善电子病历并反哺临床科研。 穿戴式医疗设备创新: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低功耗智能指环系统,可自动采集心率、血氧饱和度、睡眠分期等健康数据;帕金森平衡障碍智能辅助康复系统通过智能鞋子捕获足底压力,结合电刺激调控实现步态与平衡辅助康复,体现了中医机器人在健康监测与康复领域的拓展。 多场景应用与产业集聚 四大应用场景落地 闵行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体验区展示了中医机器人与工业、教育、服务机器人的协同发展: 医疗场景:中医四诊仪现场演示舌苔拍摄与脉象采集,10秒内完成脉象分析并出具虚脉等诊断结果; 工业场景:六关节机械臂通过高精度操作展示红酒杯稳定托举与叠加放置,为中医机器人零部件精密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服务场景:安防机器人结合地面行驶与无人机空中巡逻,其...
  • 07-17 2025
    后台管理员
    中医诊疗机器人辅助临床诊断案例——张仲景机器人 技术实现与诊疗流程 四诊功能集成:张仲景机器人1.0版通过工业相机智能算法实现"望诊"(采集舌象、面色),定位检测技术与三维压力传感器模拟"切诊"(脉象采集),结合自然语言处理完成"问诊"交互,整体还原中医传统诊疗流程。 核心诊疗逻辑:研发团队将张仲景辨证论治的学术精髓输入系统,机器人通过模拟其思维模式分析患者症状,实时生成包含舌象、脉象特征及针对性用药建议的报告,推动中医诊疗客观化、标准化。 应用场景与阶段进展 2025年,该机器人已进入河南省部分三甲医院开展临床试验,主要辅助初级、中级中医医生进行临床诊疗,同时在中医教学中为学生梳理知识图谱,建立理论数据库。未来计划拓展至药店场景,弥补基层医生诊疗经验不足的问题。 中医医院手术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案例 全国首例髋臼骨折微创治疗案例 患者情况:患者刘先生因高处坠落导致髋臼双柱严重移位骨折,合并多发性骨盆骨折、腰椎骨折等复合伤,传统手术需30cm切口,创伤大、出血风险高。 技术创新点:佛山市中医院团队采用骨科...
  • 07-17 2025
    后台管理员
      主要子主题 1:疗效评价指标与临床获益 定义与解释 指通过客观指标量化中医机器人在疾病治疗、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升方面的实际效果,重点关注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 关键事实与趋势 运动功能提升:针灸联合Lokohelp机器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个月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 个性化康复优势:中医养生机器人通过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提供按摩、推拿、穴位按压等个性化方案,患者参与度较传统康复提高30%-40%。 中西医协同机制:针灸调节神经功能+机器人精准训练的联合模式,可降低脑卒中患者再次发作风险,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 重大争论 指标标准化争议:中医辨证指标(如“气血亏虚”)的客观化量化仍存挑战,部分研究依赖西医量表(如FIM、Barthel指数),可能无法完全反映中医整体调节效应。 主要子主题 2: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控制 定义与解释 评估中医机器人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禁忌症及长期使用风险,核心关注机械操作安全性与中医技术(如针灸)的合规性。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