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机器人研发最新进展

发布于: 2025年7月17日
分类: 行业动态

核心技术成果与产品突破

中医四诊仪获批上市:上海国民集团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医四诊仪已成功上市,并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该设备可通过舌象仪、脉象仪等采集舌象、面象、脉象及体质信息,结合血糖、血压等数据辅助中医辨证论治,还能实现医院与家庭检测数据互通,完善电子病历并反哺临床科研。

穿戴式医疗设备创新: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低功耗智能指环系统,可自动采集心率、血氧饱和度、睡眠分期等健康数据;帕金森平衡障碍智能辅助康复系统通过智能鞋子捕获足底压力,结合电刺激调控实现步态与平衡辅助康复,体现了中医机器人在健康监测与康复领域的拓展。


多场景应用与产业集聚

四大应用场景落地

闵行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体验区展示了中医机器人与工业、教育、服务机器人的协同发展:

医疗场景:中医四诊仪现场演示舌苔拍摄与脉象采集,10秒内完成脉象分析并出具虚脉等诊断结果;

工业场景:六关节机械臂通过高精度操作展示红酒杯稳定托举与叠加放置,为中医机器人零部件精密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服务场景:安防机器人结合地面行驶与无人机空中巡逻,其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可赋能中医机器人远程健康监测;

教育场景:人形机器人足球竞技与智慧港口编程互动,推动ai与中医教育的融合创新。

 

区域产业生态构建

上海大零号湾地区依托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及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已形成医疗机器人项目集聚效应。武汉则通过政策扶持集聚50余家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覆盖整机研制及“大脑”“小脑”“肢体”全产业链,计划到2027年突破关键技术10项以上,打造30个以上示范应用场景,产业规模目标达100亿元。

学术交流与成果发布动态

行业高峰论坛召开:2023年7月举办的waic2023闵行论坛暨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吸引超500名国内外行业人士参与,聚焦中医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学术分享与产业对接;

重磅成果持续输出:上海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发布ai+医疗等多领域应用场景规划,为中医机器人的技术迭代与临床转化提供了开放式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