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15 2025
    后台管理员
    社会责任与技能培训存在紧密的互促关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CSR)需通过技能培训赋能劳动者,而高质量的技能培训本身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体现。以下结合政策实践、学术研究和企业案例,从四个维度系统分析二者关系: 一、战略驱动: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主动开展技能培训 1.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在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重底线平衡,技能培训直接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减少贫困与不平等,契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案例: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将人才培训纳入CSR框架,2024年通过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升级改造,带动2.3万人就业。 2.政策合规与资源支持 国家明确要求企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可税前扣除工资总额8%),并给予培训补贴。例如,青海互助县家政培训获政府补贴,推动1.6万人就业。 机制:职教经费提取与政府补贴衔接,降低企业培训成本。 二、实践路径:技能培训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载体 (1)针对弱势群体赋能 群体 培训策略 成效案例 农村劳动力 定制农业技术+手工艺课程 牟定县培训1216名农村劳动力,提升本地就业率 高校...
  • 09-15 2025
    后台管理员
      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多维度实践与地方就业体系形成联动,其核心逻辑在于将社会责任目标融入经营战略,通过创造岗位、提升劳动力素质、优化就业环境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推动地方就业增长。这种联动不仅是企业履行伦理责任的体现,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企业层面:就业机会创造与劳动力赋能 创造就业岗位的直接行动 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业务领域或布局地方产业项目,可直接为地方创造就业机会。例如,制造业企业在地方建立生产基地时,需招聘生产、物流、管理等多类岗位员工;服务业企业通过社区网点扩张,能吸纳本地劳动力参与运营。此外,企业的创新活动(如研发新产品、拓展数字化服务)也会衍生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新兴岗位需求,进一步拓宽地方就业渠道。 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 企业通过内部培训体系或校企合作项目,为地方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例如,企业可针对地方特色产业设计专项培训课程(如农业技术、手工艺制作),帮助劳动者掌握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或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rdq...
  • 09-12 2025
    后台管理员
    综合政策导向、学术研究及实践案例,涵盖核心维度、评估指标、数据来源及工具,并标注信息来源: 一、评估维度与核心指标 1. 人才培养质量 就业匹配度: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企业满意度 能力达标率: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企业考核通过率 长期发展:毕业生3年内晋升比例、薪资水平涨幅 2. 合作过程深度 资源整合: 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数量及利用率 企业导师授课时长占比、双师型教师比例 课程协同: 企业参与开发课程占比、真实项目融入教学比例 管理机制: 合作协议履约率、校企联席会议频次 3.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企业收益:技术成果转化数量、生产成本降低率 社会价值: 区域产业服务案例数(如技术帮扶中小企业) 合作项目获省级以上奖项或媒体报道次数 4. 可持续发展能力 长效机制:合作项目续签率、合作模式创新性(如现代产业学院) 动态优化:年度评估整改完成率、企业反馈响应速度 二、评估方法与工具 1. 多源数据采集 数据类型 采集方式 工具示例 定量数据 就业统计、课程记录、财务报告 校企合作大数据平台 定性反馈 企业访谈、...
  • 09-12 2025
    后台管理员
    综合筛选最具代表性的10个案例,按合作模式分类呈现核心策略与成效,并标注信息来源: 一、订单式培养:精准输送行业人才 1.北京联航 × 多所高校(民航领域) 策略:共建民航人才培养体系,企业精英授课+真实案例教学(如值机/安检模拟),签订就业协议。 成效:累计输送数千名毕业生至机场地勤、运维岗,就业率显著高于行业均值。 2.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 歌尔股份(智能制造) 策略:按生源类型定制"三境三段式"培养路径,开发"生涯+首岗+模块化"课程体系。 成效:14年合作形成"山科歌尔模式",多类型生源就业竞争力提升30%。 二、产教融合:实战赋能技术升级 1.合肥工业大学 × 小米集团(信息技术) 策略:开设"小米工程师训练营",企业导师带队优化真实项目(如系统加载提速)[历史对话]。 成效:首期360名学员获认证,100余人签约小米、华为等头部企业。 2.云南财经大学 × 昆明艺嘉旅游集团(文旅产业) 策略:校企共建实习基地,高管进校分享行业趋势,定制旅游规划人才方案。 成效:毕业生获企业高度评价,实习转就业率达85%。 3.榆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