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准备阶段 1. 明确目标与方案设计,确定演练核心目标(如检验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等),制定详细流程,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分工及安全措施。结合场所特性设计场景(如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幼儿园等),设定火源类型(电气火灾、燃气泄漏等)和烟雾扩散范围。 2. 环境与物资准备,确保疏散通道畅通,设置明显逃生标识(地面箭头、安全出口灯),配备无毒烟雾机、灭火器、急救包等设备。检查消防设施(报警系统、喷淋装置)功能正常,避免演练引发真实危险。 3. 人员培训与角色分配,提前组织参与人员学习消防知识(灭火器使用、逃生姿势)和应急预案,明确指挥员、消防员、安全员、急救人员等角色职责。对特殊群体(如儿童、老人)进行适应性训练,确保熟悉逃生路线。 二、演练实施阶段 1. 场景启动与报警响应,触发火灾报警装置,模拟火情(如点燃烟雾装置、启动声光警报),观察人员反应速度和报警流程规范性。 2. 疏散与逃生实操,引导人员弯腰低姿、湿毛巾捂口鼻沿标识路线撤离,重点演练防踩踏、互助逃生等行为。模拟突发情况(如通道堵塞、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