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总体改革动态 政策导向明确产教融合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职业教育提出全方位改革设想,强调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核心,提出一系列激励措施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到2022年,要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有较大提升,培育数以万计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具体目标与指标逐步推进 《方案》提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在办学格局、办学追求、办学模式等方面实现转变,如办学格局从政府举办为主转变为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同时明确到2022年的具体指标,包括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等。 多维度具体措施落地实施 在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治理督导评价、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等方面都有具体措施。例如,开展学历证书 + 若干职业技...
教师的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的办学成效,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可从以下多个方面着手: 消除职业倦怠与培养意志力 克服职业倦怠:教师参加工作时间增长后,学习紧迫感和动机水平易下降,容易满足现状、自我定型,较早进入能力发展的高原阶段。教师需自我调整心态,提高自我期待,避免过早进入能力停滞状态。 培养坚强意志力:越过发展高原,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充实和调整知识结构,同时具备坚强的毅力,不断突破自我,克服能力发展的瓶颈。 知识与思维更新 杜绝知识老化:知识结构是形成教育能力的基础,需不断更新以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应持续学习,避免知识结构定型导致知识能力发展停滞。 改变思维定势: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经验主义和思维定势是教育能力停滞的主观因素,要勇于打破常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提升各项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1.学校对在教书育人上有突出表现的教师给予表彰,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严肃处理,采用竞争上岗制度优化教师队伍。2.关心教师利益,提升教师社会地位,通过舆论宣传形成向优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