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新闻

  • 06-26 2025
    后台管理员
    国家层面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明确提出,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鼓励高校将就业服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需落实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产教融合,构建就业支持体系等。 地方层面 资金支持 枞阳县:根据《枞阳县促进科技创新工作奖励办法的通知》(枞政秘〔2023〕121 号),对企业与高校院所在枞联合开展技术项目开发的,按年度技术合同成交并实际支付金额的 20%、最高 25 万元给予企业补助。 贵阳市:2023 年 6 月,贵阳市科技局为航宇科技的航空发动机用难变形材料环件成形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提供 500 万元专项资金支持;2025 年,以科技创新券的形式为企业减负,50 万元创新券可直接抵扣企业开展专业的委托研发费用。 政策引导与平台搭建 山东省:以“产教融合省域试点”为依托,搭建合作平台,培育了一些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的“产...
  • 06-26 2025
    后台管理员
    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 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物联网、无人机、影视制作等领域发展迅速,对人才有着独特的需求。这些产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中,以应对行业快速变化和技术迭代。 校企合作在新兴产业的具体应用模式 结合产业打造专业特色与资源共享 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校企合作为重点,学校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入新兴产业。通过改造传统专业、培养新兴专业,使专业设置更符合市场需求。学校提供理论知识、科研平台,企业贡献实践经验、技术设备,双方共享资源。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科研优势进行理论研究,企业则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前沿。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共同制定方案与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业评价体系。比如在绿色能源产业,校企合作根据行业需求制定课程,引入最新的能源技术和案例。 定制化人才培养:企业根据自...
  • 06-26 2025
    后台管理员
    XX职业技术学院与XX企业集团合作 该合作模式体现了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融入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同时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某职业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 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 该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了产学研创新平台。校企合作方面,共同设立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产学研合作上,与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如研发新型节能设备,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合作开设了订单班,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协同创新方面,与企业、科研机构共同组建创新团队,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孵化,推动了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民族文化系校企合作 为增强大学生实践和就业技能,实现专业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该系大力推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
  • 06-26 2025
    后台管理员
    校企合作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实习机会等,在许多情况下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下是对校企合作提升就业率情况的具体介绍: 不同主体的校企合作成果 学校层面 阳江技师学院和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两校着力打通校企产学研、就业及资源共享通道,现有紧密型合作企业20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60多家,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教学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就业率连年超过98%,为企业输送了如广东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镍铁厂窑区电气副班长谭兴浦等高质量技能人才。 合肥工业大学:“小米工程师训练营”参与学生达700余人,360余名学员获结业证书。首期训练营结营后,30余名2025届毕业生前往小米集团南京区域总部实习获高度评价,100余名毕业生签约小米、华为、美团等企业,提升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企业层面 北京联航:作为教育部首批协同育人项目企业,与众多高校构建科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其课程设置融合理论与实践,邀请业内精英授课,已为民航服务业输送数千名专业人才,覆盖机场地勤、运维管理、安检等岗位,...
  • 06-26 2025
    后台管理员
    校企合作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技能的影响是多方面且积极显著的,具体如下: 专项技能培养 提供实践环境 企业能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例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在企业的生产线上进行实际操作,能够快速熟悉生产流程和设备使用,提高专项技能水平。 调整课程设置 学校可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项技能。学校会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开设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所学技能更具针对性。 职业技能提升 提升专业技能 中专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学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需求高度契合。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快速掌握岗位所需专业技能,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比如中专学生在财经类校企合作中,能...
  • 06-26 2025
    后台管理员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对学生就业有多方面的影响,具体如下: 积极影响 提升就业竞争力 增强实践能力: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习或实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增加实践经验。比如校企合作班通常提供涵盖企业真实项目的实习岗位,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培养职业素养:在校企合作中,学生需要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素养对于学生在职场中的成功至关重要。 提高专业技能:校企合作通常会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行业标准来设计培训内容,使学生掌握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技能。部分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培训,例如消防设施操作员等职业资格认证,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明确职业规划 了解职业发展路径: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和需求,有助于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合作企业提供的导师或指导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职业规划...
  • 06-26 2025
    后台管理员
    不同类型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高校与科技企业合作 北京大学和阿里巴巴:二者合作成立了“阿里巴巴 - 北大人工智能实验室”,共同研究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的融合。这一合作利用了北大的学术研究优势和阿里巴巴的产业实践优势,实现了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华为和清华大学:合作成立“华为 - 清华联合实验室”,聚焦 5G、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和应用研究。通过合作,双方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推动了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也为我国通信技术和物联网产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高校与汽车企业合作 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汽集团:共建“上海交通大学 - 上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中心”,专注于汽车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研究。该中心整合了高校的科研资源和企业的产业资源,促进了汽车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了我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长城汽车产业学院,这是长城汽车在全国建立的首家产业学院。双方在人才培养模式...
  • 06-26 2025
    后台管理员
    XX职业技术学院与XX企业集团合作 合作模式 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融入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体现了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并且实行双导师制。 合作成果 这种模式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助于企业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职业教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某职业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 合作模式 共同建立产学研创新平台,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设立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通过该平台,职业院校能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职业院校、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例如合作研发了一款新型节能设备,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职业院校、企业、科研机构共同组建创新团队,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孵化,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某职业技术学院与XX汽车制造公司合作 合作模式 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同时派遣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
  • 06-26 2025
    后台管理员
    典型成功案例介绍 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案例 北京大学和阿里巴巴:二者合作成立了“阿里巴巴 - 北大人工智能实验室”,共同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研究,推动了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融合,实现了高校科研实力与企业产业资源的有效结合。 华为和清华大学:合作组建“华为 - 清华联合实验室”,致力于 5G、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与应用研究,推动了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体现了高校的科研优势与企业的实践需求的深度对接。 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汽集团:共建“上海交通大学 - 上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中心”,专注于汽车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研究,为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范例。 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移动:合作设立“中国移动 - 北邮 5G 创新中心”,共同开展 5G 技术和应用的研究,促进了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创新。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案例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协商共建长城汽车产业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
  • 06-26 2025
    后台管理员
    合作模式概述 模式演变 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模式从传统的师徒制向现代企业合作模式转变,其特点包括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合作作用 提供实践平台: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成长,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助于知识理解:企业提供真实工作环境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稳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合作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利益平衡:需要平衡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目标,确保合作双方利益最大化。 信息不对称: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权益。 对策 探索多元化合作:如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研发项目等,满足不同企业和职业教育机构需求。 鼓励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融入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在线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