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案例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阶贯通职教本科课程
课程改革举措
构建课程集群:2025年启动第二届示范课堂评选体系,形成理论示范课、理实一体化课、创新创业课三大课程集群。学校课程以产业需求为逻辑起点,构建校企共生、项目驱动、虚实联动的示范课程模式。
理论示范课教学创新:创新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如《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采用翻转课堂模式,通过发明杯竞赛反向设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理实一体化课对接岗位:强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如《智能供配电技术》将电工资格标准融入课程,设置高低压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等12项岗位任务模块,校企共建真实供配电系统运维场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创新创业课驱动实践:依托校企合作,打造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创业基础》为核心,建立含机会识别、商业模式构建、路演实训等在内的全流程体系,联合徐工集团等企业开发54个真实创业项目库。
改革成效
首批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超70%,其中32%入职世界500强企业技术研发岗。
学生近三年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78项,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中级职业技能证书通过率达98.6%。
《智能供配电技术》等5门课程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学训创产一体的园区课程
课程改革举措
构建园区课程:2017年起,将科学研究项目、技能竞赛项目、精密生产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创新设计项目中的实际工程案例,按智能化生产化程序化学、训、创、产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形成了园区课程。
重构教学内容:基于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汽车轮毂生产,对接区域支柱汽摩配产业的结构特点和技术优势,紧扣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融合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依据汽车轮毂自动化生产流程,将教学内容重构为5个典型模块的系统集成。
产教融合教学:产教同源,构建立体共享课程资源;产学同步,实施三段四阶课程教学,即实施课前任务激发、课中进阶生成、课后能力拓展的三段衔接教学,在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进阶生成任务、方案、结果、经验等四阶段成果。
改革成效
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高级通过率为100%。
2018 - 2023年学生参加高职组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共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2023年,教师参加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获全国二等奖1项。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产品导向专业课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举措
重构课程体系:自2021年成立未来技术学院以来,围绕消费电子、智慧医疗和智能制造三大产业集群,以真实产品开发流程重构课程体系。专业课课程体系以产品导向为逻辑起点,以真实演练为目标旨归。
以产品开发为主线: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验班为例,每学期设置4门专业核心课程,每门课对应1个真实产品项目(如智能机器人、电动游艇等),学生通过市场调研、需求定义、原型设计、试制迭代等全流程训练,完成30个左右的真实项目。课程内容分为数学、科学、工程、设计、探索等多个模块。
跨学科融合与动态开发:打破传统学科与专业壁垒,支持学生选择工程 + 机器人工程 + 医疗等跨领域方向,校企混编教师团队根据产业链技术动态开发课程模块。
产教协同实战化教学:联合大疆创新、固高科技等企业共建共享工厂,学生在低空经济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完成产品试制。
改革成效
学生毕业后入职大疆、云鲸智能等硬科技企业。
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上,学校29支代表队共获得9枚金牌、10枚银牌和7枚铜牌,金牌数和奖牌数均位居全国前列。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三维协同的大思政课
课程改革举措
推出德育活动课读本:2016年,推出《高职德育活动课读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化、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
构建三维协同体系:2020年后,结合壹网情深网站与移动学习平台,构建三维协同的立体化大思政课。一是内容维协同,依据学生成长规律设计日常教育递进式课程模块,先聚焦立志成才诚信教育等基础素养,再强化志愿服务网络法治等社会责任,最后侧重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等职业准备,形成24个专题的思政课程模块;二是方法维协同,首创生活聚焦—问题思考—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体验教育教学模式,在核心价值观专题中,通过中国德育馆(新疆馆)现场教学中引出核心问题,再结合小组调研、讨论、实践体验等环节,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同的转化。
淄博职业学院:“德技并修课证融通”的“双课堂三结合”教学范式
课程改革举措
背景与目标: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启动1 +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课程思政建设;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该学院《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依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从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三教改革”,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品质塑造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
具体做法:构建了“识图 + BIM + 构造”的课程内容体系,打造了“线上学习 + 线下学习 + 技能专项”的学习空间,完善了“意识养成 - 要义理解 - 精髓活用”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形成了“德技并修课证融通”的“双课堂三结合”教学范式。
改革成效
培养了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筑行业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
宁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举措
- 办学理念与机制:坚持德能并举、学做一体、合作共赢、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落实管、教、学、研、评五项管理措施,探索形成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建共赢的长效机制3。
- 教学改革探索: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提升了学生技能,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还结合实际,制定了教师队伍五年发展规划,完成教师的全员培训;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和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以校本课程开发为重点,积极开展教研活动3。
- 职教高考备考:重视职教高考备考工作,实行主管校长、教导处负责人负责制,制定高考目标,坚持中一年级夯实文化基础,中二年级提升专业技能,中三年级冲刺职教高考的做法3。
改革成效
- 有36名学生通过参加对口升学考试被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陇东学院等本科院校录取,其余学生被省内外高职及专科院校录取,升学率达到99%以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