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蓝盾职业培训中心在复杂地形防暴弹投掷训练

发布于: 2025年3月20日
分类: 校园快讯

陕西蓝盾职业培训中心在复杂地形防暴弹投掷训练中,注重实战需求与地形适配性,核心要点如下:

一、地形分析与站位选择

1. 掩体利用,投掷前需快速评估地形(如建筑物拐角、山体凹陷等),优先选择有天然掩体的站位,避免暴露在敌方火力范围内。示例:若投掷目标位于低洼处,投掷者应占据高位,利用俯角扩大弹体覆盖范围,同时借助山体或墙体遮挡自身。

2. 投掷角度调整,针对障碍物密集区域(如丛林、废墟),需调整抛射角度至45°-60°,利用抛物线轨迹绕过障碍,确保弹体落点精准。

二、投掷动作与力量控制

1. 标准动作规范,握弹方式:四指紧握木柄末端,小指弯曲固定拉环,防止误触(参考手榴弹投掷规范)。引弹动作:侧身转体引弹时,需保持重心稳定,避免因地形崎岖导致失衡。

2. 力量分级策略,短距投掷(20米内):采用“甩腕”发力,快速投出低抛物线弹体,适用于狭窄巷道或室内。长距投掷(50米外):通过全身协同发力(蹬地→转髋→挥臂),结合助跑增加惯性,适用于山地或开阔地带。

三、战术协同与应急处突

1. 团队分工配合,投掷手与掩护组协同:1-2名队员使用防暴盾牌或烟雾弹掩护投掷手,吸引敌方注意力。示例:城市巷战中,投掷手在盾牌阵后投弹,另一队员使用无人机侦察目标动态,实时修正投掷方向。

2. 二次打击预案,若首投未命中,立即切换投掷类型(如催泪弹→震爆弹),或由其他队员补投,形成压制火力网。

四、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置

1. 防误伤措施,投掷前确认队友位置,避免弹体反弹(如洞穴、金属墙面)造成误伤;使用延时引信时需预留3秒撤离时间。示例:丛林投掷需预判树枝干扰,选择开阔投掷线,或改用布袋弹(穿透力较低)减少环境风险。

2. 哑弹处理流程,发现哑弹后,全员隐蔽至60米外,标记位置并上报指挥中心,由专业排爆人员销毁。

五、特殊地形适配训练

1. 山地/丘陵,重点训练仰角投掷与风向修正(风速≥5级时需增加10%-15%投掷力度)。

2. 室内/密闭空间,采用“反弹投掷法”:将弹体投向墙壁或天花板,利用反弹扩大作用范围,但需避免近距离投掷导致自身受创。

总结:复杂地形防暴弹投掷需融合地形分析、动作规范、团队协作及安全防护,具体训练可参考蓝盾“红蓝对抗”实景演练模式,或结合《手榴弹教案》标准化流程强化肌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