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合力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贡献国安力量
11月17日至18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新征程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中国法治建设战略实现历史性转变,为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推进成效显著
5年来,从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制定实施法治中国建设规划、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再到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扎实开展执法司法专项检查、依法惩治违法犯罪……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法治工作质效大幅提升,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高效组织、有序开展,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谱写了新时代良法善治新篇章。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全面构建。以国家安全法为统领,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生物安全法等20余部国家安全专门立法相继出台,110余部含有国家安全条款的法律法规制定修订。特别是针对新形势下反间谍斗争形势,专门修订反间谍法,为依法惩治间谍违法犯罪,有效保护促进正常对外交流,更加精准“保护合法、打击非法”提供了强大法律保障。
国家安全机关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构建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并进的法治布局,深化法治实践,在法治实践中提升法治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不断增强法治自信、保持法治定力;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式开展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不断提高。
国家安全部积极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变化,先后发布《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规定》《公民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奖励办法》《国家安全机关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5个部门规章,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工作实战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创设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有效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学宣,专门开设“评论”“学法”“深度解析”等栏目,常态化发布法律阐释、普法宣传、案例警示等内容,为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不断提高国家安全机关法治化水平提供了有效支撑。
新时代新征程,国家安全机关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国家安全机关职责,聚焦重大突出风险,在法律框架下全力开展反颠覆、反霸权、反分裂、反恐怖、反间谍斗争,为合力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贡献国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