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教师培训方法
培训方法分类
校本培训
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德育、教学、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科研队伍。组织教师学习现代化教育科研理论,指导他们掌握常见的科研方法,强化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教师向专业型发展。例如,教师围绕教学中的某个问题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反思、总结,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依据教师职业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要求,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比如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公开课等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和运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引导教师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收集、处理和共享教育信息,使教学行为更具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有效性。如组织教师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等。
网络培训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自学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操作多媒体及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以及借助电脑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例如参加上级教育部门安排的国培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等相关网络培训,提升个人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骨干培训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如给任务、压担子、搭台子,充分发挥其科研带动作用。同时,建立跟踪考核档案,要求骨干教师写自学读书笔记、教育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研讨交流报告等,并及时上传到学校教育群共享平台进行交流共享。
新教师上岗培训
开学初对新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并为其配备指导老师,发挥师徒传帮带的作用,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岗位工作。例如新教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熟悉教学流程、掌握教学方法等。
外出培训
教学观摩: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地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并形成制度。让教师通过观摩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参观考察:组织校内、校际之间的教师教学交流,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还可以安排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
专项培训
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急任务,集中进行短期培训。对于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织他们参加国培计划、省市教科所、县教研室开展的各种培训活动,重点培养,研修提高,使其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骨干教师。
导师制培训
针对教龄在3年内的新教师,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学校规划、业务发展方向、规章制度、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分析及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新教师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教育法规和教学常规。
培训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学习要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需求相结合,做到培训教育教学化、培训教研科研化。同时,将理论学习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相结合,确保教育理论学习落到实处。例如,教师在学习教育理论时,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学实践,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针对性、实效性原则:学习教育理论的目的是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行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通过学习,使教师转变教学行为,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教师主体性原则:在培训中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把教师从制度和权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教师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鼓励主动学习和创新,使培训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