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挂证的其他案例
以下为公职人员违规挂证的其他典型案例,结合不同行业和地区公开信息整理:
一、建筑与工程领域案例
1. 案例:平昌县交通局股长多次挂证兼职。人物:赵晓东(平昌县交通运输局建管股股长);行为:2017-2019年将二级建造师证书挂靠至建筑公司并兼职取酬,专项整治后再次挂证。处罚:党内警告处分,证书注册被强制注销。
2. 案例:司法局工作人员长期挂证未整改。人物:黄建国(平昌县司法局工作人员);行为:2012-2019年挂证至建筑公司并取酬,专项整治中拖延整改至2019年才注销证书。处罚:党内警告处分,违规所得被追缴。
3. 案例:纪委书记违规挂靠3家企业。人物:向维(平昌县泥龙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行为:2015-2020年将二级建造师证书和安全生产考核证挂靠至3家企业,取酬且未整改。处罚:党内纪律处分,证书强制注销。
二、医疗与健康领域案例
1. 案例:常山县药师挂证取酬。事件:浙江省常山县某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将执业药师证书挂靠至药店,长期未实际履职。处罚:涉事药师被诫勉谈话,证书注销;涉事企业罚款6.5万元。
三、跨部门与特殊岗位案例
1. 案例:住建局长挂证受贿。人物:某市住建局长蒯某。行为:挂靠一级建造师证书至关联企业11年,收受“挂证费”36万元,并索要“工作经费”277万元。处罚: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罚金60万元。
2. 案例:财政评审中心干部挂证拖延整改。人物:吴九旭(平昌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干部)。行为:2017-2020年两次挂证至建筑公司,专项整治中拖延注销证书。处罚:党内警告处分。
四、政策与监管趋势
1. 专项整治行动:多地开展职业资格挂证专项督查,通过社保与注册单位比对、大数据平台(如“四库一平台”)精准识别违规行为。
2. 处罚措施统一化:个人:警告至开除处分,证书吊销并纳入信用黑名单;企业:罚款(合同金额0.5%-4%)、停业整顿或资质降级。
3. 法律依据:《公务员法》第五十九条禁止公务员参与营利性活动]; 《建筑法》第六十六条明确挂靠连带赔偿责任]。
总结与警示
行业特点:建筑、医疗、司法等领域因资质门槛高、证书含金量大,成为挂证重灾区。
行为共性:多为“证书挂靠+兼职取酬”,部分人员甚至在专项整治后屡次违规。
风险提示:公职人员挂证不仅违反廉洁纪律,还可能触犯受贿罪等刑事责任,建议严格遵纪守法,杜绝侥幸心理。
更多案例可参考国家纪委监委及地方住建部门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