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对沃野产业链建设新规划

发布于: 2025年4月8日
分类: 校园快讯

定边县围绕沃野农业产业链建设,正通过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和全链条整合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以下是其新规划的核心内容:

一、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1. 鲜食玉米深加工拓展 持续扩大鲜食玉米种植规模,计划新增标准化种植基地2000亩,并引入智能化分选设备与锁鲜技术升级,开发玉米汁、即食玉米粒等深加工产品,预计产值提升30%以上。强化"种植-加工-销售"闭环,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长三角、珠三角高端市场,2025年目标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2. 杂粮产业延伸布局 依托陕北杂粮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发展荞麦精深加工,投资5000万元建设荞麦酵素、荞麦代餐粉生产线,推动产品附加值提升。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红花荞麦良种扩繁,计划推广耐旱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

二、科技与数字赋能

1. 智能农业技术应用,推广"滴灌+覆膜+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技术,2025年计划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实现节水30%、增产15%的目标。在沃野农业基地试点农业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与作物生长状态,降低管理成本20%。

2. 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合作,建立生态气象实验室,开展旱作农业技术攻关。引入马铃薯主食化研发中心,开发薯类预制菜等新产品,延长加工链条。

三、品牌与市场战略

1. 区域品牌矩阵打造强化"定边荞麦面""定边马铃薯"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2025年计划新增"定边鲜食玉米"地理标志认证,构建"定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体系。

2. 多元化营销网络建设定边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联合百福升农牧等企业参加杨凌农高会等展会,拓展国际市场。发展"订单农业+社区团购"新模式,与盒马鲜生、美团优选建立直供合作。

四、政策与机制保障

1. 资金与土地支持,整合涉农资金1.56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智能灌溉管网和数字化管理平台,计划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对鲜食玉米加工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亩的设施补贴,并优先保障冷链物流用地指标。

2. 联农带农机制深化,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通过保底收购、利润分红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试点"共享车间"模式,由沃野农业提供设备支持农户开展初级加工,提升参与度。

五、三产融合示范

1. 农旅融合项目开发,在白泥井镇先锋村建设鲜食玉米主题观光园,开发玉米采摘、加工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三产融合示范点。

2. 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利用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反哺种植基地,形成"种植-加工-废弃物利用-生态种植"绿色循环链。

总结:定边县通过科技驱动、品牌引领、全链整合三大战略,推动沃野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智能化、可持续方向升级。这一规划不仅强化了鲜食玉米等主导产业优势,更通过三产融合拓展了农业增值空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产业升级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