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学习要点
1.了解心理素质的基本知识
2.了解就业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
3.知晓常见就业心理问题
4.拓展就业心理准备的相关知识
学习要求
1.结合实际,了解影响健康就业心理素质的因素,避免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
2.拓展知识,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3.实践练习,提高自我心理的调节能力和技巧
学习导读
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
有良好的心态是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有一个著名的建筑师,接受过长
期良好的教育,是一个优秀的见多识广的人。毕业后,他找却到一个房屋维修工作,当时这是收入最低又最让人瞧不起的职业,但他却有着良好的心态。他认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努力干下去,这样他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后他不怕吃苦,全身心地投入这项工作,曾有朋友亲眼看到他在炎热的六月天跨在屋顶上全神贯注地修房,朋友看到他用手擦着脸上的汗珠,就劝他换个工作,他说:“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是最好的职业。”他就这样乐观的、一丝不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直到稳步地转入其他报酬更高的职业,一步步达到了事业的辉煌。
的确,心理素质与人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现代社会,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哪种职业,都是社会这个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各尽所能,支撑着社会,为社会做贡献。但现在一些大学生受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劳动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求职中出现了要求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的倾向。特别是一些名牌高校、热门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单位名声好,牌子响,效益高,这种攀高的求职心态,说明了求职心理素质的不成熟。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也愿意到艰苦的基层磨炼自己,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害怕吃苦,最终也难以成功。
第一节 就业心理概述
心理素质是决定就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就业首先应该以积极的就业心理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为成功就业做好心理准备。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涵义
(一)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心理素质有以下特征:
1.相对稳定与可发展性。心理素质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质,不是个别心理或行为表现,更不是暂时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但是,心理素质又始终处于发展之中,具有自我延伸的功能。
2.综合性。心理素质不是简单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不能将心理素质简单地诠释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及其特征,是个体个性心理品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的综合表现。
3.可评价性。心理素质对人的活动成效有影响,因而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其品质具有优劣高低之分,因此可以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或其它方式对其评价。
4.基础性。心理素质不是大学生在特定领域中获得的某一专门知识和技能,而是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会适应和创造性等活动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
测测您的心理素质
以下八道心理素质测试题,每题只能一个选择,然后根据括号内的分数累加起来,看看总分是多少,就能大致了解心理素质和应付能力。
1.你骑车闯红灯,被警察叫住;后者知道你急着要赶路,却故意拖延时间,这时你———
a.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怎么办才好 b.十分友好地、平静地向警察道歉 c.听之任之,不作任何解释
2.在朋友的婚礼上,你未料到会被邀请发言,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你———
a.双手发抖,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b.感到很荣幸,简短地讲几句 c.很平淡地谢绝了
3.你在餐馆刚用过餐,服务员来结账,你忽然发现身上带的钱不够,此刻,你会———
a.感到很窘迫,脸发红 b.自嘲一下,马上对服务员实话实说 c.在身上东摸西摸,拖延时间
4.假如你乘坐公共汽车时忘了买票,被人查到,你的反应是———
a.尴尬,出冷汗 b.冷静,不慌不忙,接受处理 c.强作微笑
5.你独自一人被关在电梯内出不来,你会———
a.脸色发白,恐慌不安 b.想方设法自己出去 c.耐心地等待救援
6.有人像老朋友似的向你打招呼,但你一点也记不起他(她)是谁,此时你———
a.装作没听见似的不答理 b.直率地承认自己记不起来了 c.朝他(她)瞪瞪眼,一言不发
7.你从超市里走出来,忽然意识到你拿着忘记付款的商品,此时一个很像保安人员的人朝你走过来,你会怎么办?
a.心怦怦跳,惊慌不措 b.诚实、友好地主动向他解释 c.迅速回转身去补付款
8.你从国外回来,行李中携带了超过规定的烟酒数量,海关官员要求你打开提箱检查,这时你会———
a.感到害怕,两手发抖 b.泰然自若,听凭检查 c.与海关官员争辩,拒绝检查
心理素质测试题答案
选a得0分,选b得5分,选c得2分
1.(0-25分)你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比较差,很容易失去心理平衡,变得窘促不安,甚至惊慌失措。
2.(25分-32分)你的心理素质比较强,性情还算比较稳定,遇事一般不会十分惊慌,但有时往往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3.(32-40分)你的心理素质很好,几乎没有令你感到尴尬的事,尽管偶尔会失去控制,但总的来说,你的应变能力很强,是一个能经常保持镇静,从容不迫的人。
(二)就业心理素质
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指的是大学生在谋求职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动机与需求、思考与决策、社会竞争适应力、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品质。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能促进毕业生正确择业,主动适应,提高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把握机遇,展现自我,谋求发展。就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就业认知、就业态度、就业行为等方面。
1.就业认知。大学生的就业认知是逐渐成熟的,是随着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增多以及对职业、社会的了解和加深、就业经验的积累而逐步发展的。可以说,大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就伴随着对未来的憧憬,职业心理已出现。进入大学初期,很多学生非常关心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甚至一些学生开始为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经过一个时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基本确定,他们积极准备,为就业创造基础。而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已进入求职过程,他们都会根据自己所学专业、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投身于求职择业的实践中,这时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趋于成熟。由此可见,就业认知心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心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较低层次走向较高层次的过程。每一次心理变化,都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的重新认识,并决定是否改变初衷。
2.就业态度。大学生的就业态度通常会表现为矛盾性和波动性。矛盾性主要表现在:考研还是就业、到基层还是留在大城市、是确立这个目标还是换成那个目标等等。当然这是一个自身整合的过程,但如果到毕业时还未相对整合好,那就可能朝三暮四或犹豫不决,心理上会出现较大波动。
3.就业行为。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是实现目标的过程。首先是夯实专业知识,积累就业经验;然后制定职业规划,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最后根据计划采取行动,包括剖析自己、面对现实、认知自我、解读职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4.就业能力。能力是人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它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特征的总和。就业能力一般涵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包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应聘能力等。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在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能力缺乏。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
心理素质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困难来临时沉着应对。大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对他们的求职就业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心理素质和职业发展
拥有健康的就业心理,是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获得良好职业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保证职业规划具有主动性、积极性、针对性、科学性,可以使职业定位准确。而不良心理状态不仅会造成就业认知、就业态度以及就业行为的失误,而且会导致自卑、焦虑等就业心理问题。
(二)心理素质与成才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上有所波动是正常的,是符合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但是如果忽视健康就业心理的培养与锻炼、忽视不良就业心理的预防与调适,将会由于求职和职业发展的失败形成不良心理问题,影响个人整体的成长成才。就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机成分之一,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在就业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只有拥有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才能真正地在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中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