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与技能培训的关系
社会责任与技能培训存在紧密的互促关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CSR)需通过技能培训赋能劳动者,而高质量的技能培训本身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体现。以下结合政策实践、学术研究和企业案例,从四个维度系统分析二者关系:
一、战略驱动: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主动开展技能培训
1.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在要求
-
- 企业社会责任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重底线平衡,技能培训直接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减少贫困与不平等,契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 案例: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将人才培训纳入CSR框架,2024年通过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升级改造,带动2.3万人就业。
2.政策合规与资源支持
-
- 国家明确要求企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可税前扣除工资总额8%),并给予培训补贴。例如,青海互助县家政培训获政府补贴,推动1.6万人就业。
- 机制:职教经费提取与政府补贴衔接,降低企业培训成本。
二、实践路径:技能培训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载体
(1)针对弱势群体赋能
群体 | 培训策略 | 成效案例 |
---|---|---|
农村劳动力 | 定制农业技术+手工艺课程 | 牟定县培训1216名农村劳动力,提升本地就业率 |
高校毕业生 | 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岗位技能认证 | 邮储银行联合高校建成14个基地,795名毕业生留皖就业 |
退役军人 | 转型技能培训+企业定向录用 | 牟定县2024年培训273名退役军人 |
(2)服务产业升级需求
- 技术迭代响应:北京延庆区联合企业开展无人机操作培训,解决低空经济人才缺口,400人入职新业态岗位。
- 产教深度融合:恒企教育与东呈酒店等企业签订人才协议,通过“课程-认证-就业”闭环,年输送超百万技能人才。
三、双向价值:社会责任与技能培训的协同增益
维度 | 企业获益 | 社会获益 |
---|---|---|
经济效益 | 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 | 减少失业救济支出,扩大税基 |
人才价值 | 储备适配技术人才,增强创新力 | 缓解结构性失业,推动产业升级 |
品牌价值 | 提升公众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 | 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区域民生 |
案例佐证:
- 中国中车构建“5+5技能人才通道”,既满足高铁制造技术需求,又获评国家级产教融合标杆。
- 恒企教育通过会计/IT类培训,帮助学员薪资涨幅超行业均值30%,企业获“社会责任典范”奖项。
四、挑战与优化方向
1.风险:培训形式化 vs 需求脱节
-
- 对策:建立动态需求调研机制(如邮储银行发放793份问卷精准匹配课程),强化培训后就业跟踪。
2.瓶颈:中小企业资源不足
-
- 对策:
- 政府搭建公共实训平台(如杭州萧山技师学院获企业捐赠五轴加工中心);
- 推广“行业联盟培训”模式,共享师资与设备。
- 对策:
3.长效性保障
-
- 将技能培训纳入企业ESG评级体系,绑定融资优惠;
- 完善“培训-认证-薪酬”挂钩制度,如中车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评价。
结论:社会责任与技能培训的共生逻辑
企业通过技能培训履行社会责任,绝非单向付出,而是构建 “人才提升→生产增效→社会减贫→品牌增值” 的闭环。政策需进一步激励企业将培训深度融入CSR战略,如对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企业提高补贴比例,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