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安全标准规范
教育技术安全涵盖多方面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安全教育管理以及教育建筑安全技术防范等,以下从不同角度为你介绍相关标准规范:
实验室安全标准规范
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 验收与登记:仪器设备到货后,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员应与各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及时验收、安装、调试,发现不合格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合格后及时贴好标签、登记账目,确保账、物、标签相符1。
- 保管责任:仪器设备保管和使用责任到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包括兼职)对仪器设备管理负有全部责任,不准自行使用、调换,不准随便出借、调走、拆卸等。对服务器安装的软件教学系统须建立技术档案1。
- 技术管理:加强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热、防冻、防锈、防腐、防震等工作1。
- 检查与维修:仪器设备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失灵、损坏,实验室应及时进行修理,并做好维修记录,做到一般修复不出实验室。实验室无法修理的仪器设备,报二级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处理。仪器设备损坏必须在一个月内报修,力保设备完好率在90%以上1。
- 报废处理:对使用年限已超过耐用期,在正常情况下确已丧失效能;经鉴定,损坏过重无法修复,或修理费用接近或超过新购价格的可申请报废1。
安全操作
- 学生行为规范:学生进入实验室要保持安静,按规定位置就座。爱护仪器设备,认真做好当堂规定的实验,不得擅自动用其它仪器设备。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手册及课本有关内容,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方法,并事先检查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必须在熟悉实验内容和准备工作就绪后再开始做实验1。
- 环境安全:实验室内不许饮食和吸烟,严禁将易燃易爆、有毒性物品、强腐蚀性物品、强氧化性物品、强磁场物品、放射性物品和染有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带入实验室,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1。
- 卫生与安全措施:做好实验室卫生、安全用电和财产保护工作,熟悉防火、防电等有关器材的使用,经常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建立使用登记制度,记录实验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建立设备维修档案,确保实验仪器设备能够保障教学顺利开展1。
- 教师职责:实验老师要教育和监督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保证学生实验安全,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处理1。
- 离开实验室要求:师生离开实验室以前,必须认真整理仪器设备、清点设备数量,桌椅要摆放整齐,搞好清洁卫生,关好水源、电源、门窗,经实验教师验收后,方能离开实验室1。
消防安全管理
- 责任人制度:二级学院实验室负责人为本学院实验室消防安全责任人,各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对本实验室消防安全负责1。
- 用电与物品管理:严格遵守用电管理制度,严禁在各实验室使用一切明火,严禁携带一切易燃易爆物品进实验室1。
- 消防设施配置与检查:应按照有关消防安全条例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消防设施,以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好和遇突发事件时正常使用1。
- 人员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要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掌握相应的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1。
- 下班前检查:下班前除了必须24小时不停机的设备之外,必须确保各实验室的电源等设备已经完全处于安全和关闭状态1。
- 线路维护:实验室管理人定期检查供电线路,发现有裸露、泄漏、老化等安全隐患应立即维护解决,不能维护的应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积极协助解决1。
- 大功率设备管理:电子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认真查对使用说明书和实际线路,保证线路、开关不超负荷运行;大功率电气设备如空调等应尽量配备独立供电线路、控制开关,并定期检查1。
- 火灾处理:发生火灾时应迅速准确地报警,并积极参加扑救。事后应协助查明火灾原因,向学校有关领导写出书面报告1。
化学试剂安全管理
申请和采购
- 申请流程:因实验课程、毕业论文、科研等需要采购的化学试剂,由教师本人填写《XX学院低值易耗品采购申请表》,经二级学院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后,交二级学院实验管理办公室备份1。
- 计划申报:各实验室按教学计划认真填报每个学期的试剂采购申请表。每学期的第十五周以前申报下个学期的使用计划,逾期不报视为不申请。学生毕业论文需要采购的低值易耗品,每学期的第八周、第十五周以前申报使用计划,逾期不报视为不申请1。
- 合理申报:各实验室应按照每个实验的实际需要申报试剂种类与数量,不要申报与教学计划无关的低值易耗品1。
- 统一招标采购:每学期二级学院实验管理办公室对学院需求汇总后安排一次低值易耗品的统一招标采购1。
领用和发放
- 领用原则:低值易耗品领用发放原则上按照申报计划进行,未申报计划的将不予领用1。
- 审批流程:因实验课程、毕业论文、科研等需要领用的化学试剂,由教师本人认真填报《XX学院低值易耗品领用申请表》,经教研室主任签字批准后方可领用。学生毕业论文领用低值易耗品,须经指导老师、实验室主任签字后方可领用1。
- 时间要求:实验课程授课教师必须最少在实验项目开展前1周提交经教研室主任签字批准后的《XX学院低值易耗品领用申请表》,由仓库管理员统一安排时间领取,未按规定时间申请所造成的后果由实验教师承担1。
安全教育管理标准规范
管理原则
- 全员参与原则:安全教育是全员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仅是学校或单位的责任。全员都应参与到安全教育中来,共同保障个人和社会的安全2。
- 科学性原则:安全教育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确保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
- 个性化原则:安全教育应根据学生或员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教育效果2。
- 持续性原则:安全教育应是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要定期进行教育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2。
管理内容
- 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要求,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目标2。
- 确定教育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和需求群体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重点培养个人和社会安全意识、预防事故和灾害的能力,以及适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2。
- 选择教育方式和方法: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选择相应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可以通过讲座、演示、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育,采用互动、体验、反思等方法提高教育效果2。
- 制定教育计划:根据学校或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计划,包括教育时间、场地、人员和资源的安排2。
- 教育评估和改进:定期进行教育评估,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评估教育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育改进。同时,建立教育档案,记录和保存教育数据和成果,供日后参考和回顾2。
管理过程
- 确定教育需求:定期调查和分析学生或员工的安全教育需求,了解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现状和不足,为制定教育计划提供依据2。
- 教育策划:根据教育需求和目标,在制定教育计划时,确定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制定教育资源和时间的安排,并明确教育评估和改进的方法和步骤2。
- 教育实施:按计划进行教育实施,组织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教师或培训师进行教育。同时,加强教师或培训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确保教育质量和效果2。
- 教育评估: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制定评估指标,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教育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改进2。
- 教育总结和回顾:根据教育评估的结果,总结和回顾教育成果,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和分享,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2。
管理保障
- 领导支持:学校领导或单位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充分发挥领导的示范作用2。
- 师资力量:建立一支专业化、素质高、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提供教育培训和能力提升机会,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2。
- 教育资源:为教育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场地、设备等。同时,积极利用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果2。
-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加强安全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安全教育的知名度和普及率2。
教育建筑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标准规范
防护级别确定
教育建筑应根据其风险等级确定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防护级别3。
设防区域或部位
- 周界:建筑物周界、建筑物地面层和顶层的外墙、广场等3。
- 出入口:校园出入口、建筑物出入口、重要区域或部位的出入口、停车库(场)出入口等3。
- 通道:建筑物内主要通道、门厅、各楼层主要通道、各楼层电梯厅、楼梯等3。
- 人员密集区域:会堂、体育馆、多功能厅、宿舍、食堂、广场等3。
- 重要部位:重要的实验室、办公室、档案室及库房、财务室、信息机房、建筑设备监控室、安全技术防范控制系统控制室等3。
系统组成
教育建筑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可包括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电子巡查系统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