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提升就业率情况
校企合作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实习机会等,在许多情况下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下是对校企合作提升就业率情况的具体介绍:
不同主体的校企合作成果
学校层面
阳江技师学院和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两校着力打通校企产学研、就业及资源共享通道,现有紧密型合作企业20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60多家,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教学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就业率连年超过98%,为企业输送了如广东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镍铁厂窑区电气副班长谭兴浦等高质量技能人才。
合肥工业大学:“小米工程师训练营”参与学生达700余人,360余名学员获结业证书。首期训练营结营后,30余名2025届毕业生前往小米集团南京区域总部实习获高度评价,100余名毕业生签约小米、华为、美团等企业,提升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企业层面
北京联航:作为教育部首批协同育人项目企业,与众多高校构建科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其课程设置融合理论与实践,邀请业内精英授课,已为民航服务业输送数千名专业人才,覆盖机场地勤、运维管理、安检等岗位,在民航服务业内获广泛认可,学员就业情况出色。
重庆雅凯物资有限公司: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进行校企合作交流,探讨具体合作形式和方案,以及专业对应岗位员工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助力提升该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校企合作提升就业率的原因
企业提供实践与技能培训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能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培训,学生可获得更广阔就业渠道和实际职业发展机会。如北京联航通过模拟机场值机柜台操作、安检流程演练等实践课程,让学员巩固所学、学以致用;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在“小米工程师训练营”实习中,从技术新手成长为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开发者。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掌握实际业务技能:企业可挑选并培养适合自身的人才,使学生掌握实际业务技能。例如,阳江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让他们在企业电气设备维护与维修岗位上表现出色,像谭兴浦连续三年获得企业优秀员工奖。
积累实践经验: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升实践经验,增加求职优势。如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博文石湾幼儿园实习,积累教学经验,能更好应对幼儿教育工作挑战。
就业导向明确
教学围绕就业展开:部分校企合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紧密围绕就业,让学员明确所学知识与未来工作岗位的联系,增强学习动力和针对性。如北京联航的学员毕业时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胜任工作岗位。
签订就业协议保障:部分校企合作会与学员签订就业协议,约束和促进双方,保障学员顺利毕业和就业。例如北京联航为履行协议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确保学员达到就业岗位要求。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北京联航通过组织小组项目培养学员团队协作精神,模拟突发情况提高学员应变能力,使学员能从容应对复杂工作环境。
校企合作提升就业率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
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可能,帮助他们更好实现自身价值,更快适应社会和职场生活。如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在实习和就业过程中获得成长,能自信面对工作和生活。
对学校而言
促进高校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学校影响力和社会资源,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例如,合肥工业大学的“小米工程师训练营”等项目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质量就业提供实践经验。
对企业而言
可获得符合自身需求的专业人才,降低招聘和培训成本,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